论文目录 | |
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| 第1-4页 |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1-12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状况 | 第12-15页 |
1.3.1 伦敦地铁导视系统 | 第12-13页 |
1.3.2 德国DIN标准 | 第13页 |
1.3.3 日本导视设计 | 第13-14页 |
1.3.4 我国现阶段发展 | 第14-15页 |
1.4 主要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| 第15-18页 |
1.4.1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4.2 论文结构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导视系统在新媒体境域下的字体设计演变 | 第18-30页 |
2.1 导视系统中字体设计的开端 | 第18-20页 |
2.2 导视系统信息载体的技术发展 | 第20-25页 |
2.2.1 导视系统传统信息载体 | 第20-23页 |
2.2.2 导视系统屏幕信息载体 | 第23-24页 |
2.2.3 导视系统传统信息载体与屏幕信息载体的字体设计差别 | 第24-25页 |
2.3 导视系统在新媒体境域下的字体设计特征及表现 | 第25-30页 |
2.3.1 导视系统在新媒体境域下的字体设计特征 | 第26-27页 |
2.3.2 导视系统在新媒体境域下的字体设计表现 | 第27-29页 |
2.3.3 导视系统中文字体在新媒体境域下的设计表现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导视系统在新媒体境域下的字体设计要求 | 第30-42页 |
3.1 导视系统的设计要求 | 第30-34页 |
3.1.1 导视系统中的人体工程学 | 第30-32页 |
3.1.2 导视系统的区域分类 | 第32-33页 |
3.1.3 导视系统的设置模式 | 第33-34页 |
3.1.4 导视信息的功能分类 | 第34页 |
3.2 导视系统在新媒体境域下的字体设计视知觉 | 第34-39页 |
3.2.1 视觉刺激 | 第35页 |
3.2.2 视错觉 | 第35-37页 |
3.2.3 视觉规律 | 第37-39页 |
3.3 导视系统在新媒体境域下的字体设计所存在的问题 | 第39-42页 |
3.3.1 字体细节的缺失 | 第39-40页 |
3.3.2 字体失真现象 | 第40页 |
3.3.3 字体特征不明确 | 第40-41页 |
3.3.4 字体粘连现象严重 | 第41-42页 |
第四章 导视系统在新媒体境域下的字体设计方法 | 第42-54页 |
4.1 传统导视系统字体设计简述 | 第42-45页 |
4.1.1 Helvetica字体 | 第42-43页 |
4.1.2 Futura字体 | 第43-44页 |
4.1.3 Johnston字体 | 第44页 |
4.1.4 Frutiger字体 | 第44-45页 |
4.2 对西文字体设计方法的学习与思考 | 第45-49页 |
4.2.1 基线与X-高度 | 第45-46页 |
4.2.2 衬线字体与无衬线字体 | 第46-48页 |
4.2.3 等线字体与等线黑体 | 第48-49页 |
4.3 新媒体境域下中文字体设计方法 | 第49-52页 |
4.3.1 确定字面率 | 第49-50页 |
4.3.2 中宫与重心 | 第50-51页 |
4.3.3 笔画粗细 | 第51页 |
4.3.4 控制内白 | 第51-52页 |
4.4 未来展望 | 第52-54页 |
第五章 导视系统在新媒体境域下的字体设计-以天津地铁三号线点阵字为例 | 第54-62页 |
5.1 关于字面率 | 第55-56页 |
5.2 字体的选择 | 第56页 |
5.3 笔画设计 | 第56-58页 |
5.4 字体设计方法 | 第58-60页 |
5.4.1 偏旁部首模块化设计 | 第58-59页 |
5.4.2 相似字对比设计 | 第59-60页 |
5.5 文字调整 | 第60-61页 |
5.6 最终展示 | 第61-62页 |
结论 | 第62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6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66-68页 |
致谢 | 第68页 |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由于篇幅所限,此处不能完全刊载论文全部内容,如需完整论文内容,请点击下面链接去下载全篇论文的完整文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