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目录 | |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2 国内外现状综述及存在问题 | 第9-11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1.2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3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.1 理论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.2 实践意义 | 第12页 |
1.4 研究框架 | 第12-14页 |
1.5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5.1 研究思路 | 第14页 |
1.5.2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时代语境与作为设计家靳埭强的身份建构 | 第15-25页 |
2.1 靳埭强的论学背景与特征 | 第15-21页 |
2.1.1 年轻气盛的理想主义者 | 第15-17页 |
2.1.2 另辟蹊径,反其道而行 | 第17-19页 |
2.1.3 中国文化、东方思想的终极体现 | 第19-20页 |
2.1.4 创作形式多元发展 | 第20-21页 |
2.2 靳埭强的设计理想与观念 | 第21-25页 |
2.2.1 “我见”——从生活中去发现设计 | 第22-23页 |
2.2.2 “我触”——创意 | 第23-24页 |
2.2.3 “我思”——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 | 第24-25页 |
第3章 靳埭强的招贴设计范式 | 第25-32页 |
3.1 与红点的碰撞 | 第26-27页 |
3.2 与书法的再创作 | 第27-29页 |
3.3 结合道具的创意运用 | 第29-30页 |
3.4 结合影像媒介的创新表现 | 第30-32页 |
第4章 靳埭强招贴设计中水墨元素应用的基本特点与学理基础 | 第32-42页 |
4.1 基本特点 | 第32-37页 |
4.1.1 构图——平衡有序的画面结构 | 第32-34页 |
4.1.2 色彩——“似是无声胜有声”的表达 | 第34-36页 |
4.1.3 意境——营造“静而非空”的氛围 | 第36-37页 |
4.2 学理基础 | 第37-42页 |
4.2.1 “知”——我用我法 | 第37-39页 |
4.2.2 “情”——融汇贯通 | 第39-40页 |
4.2.3 “意”——玩物、现物、用物进而化物为意 | 第40-42页 |
第5章 靳埭强招贴设计中水墨元素应用的当代语义 | 第42-45页 |
5.1 “气”与“韵”的升华 | 第42-43页 |
5.2 中国传统哲学观的现代延续 | 第43-44页 |
5.3 图像化的名片——全球化语境中的设计文化地标 | 第44-45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45-48页 |
6.1 呼唤时代丰碑“精神”与“气质”的双重回归 | 第45-46页 |
6.2 再论“靳埭强现象” | 第46-48页 |
致谢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1页 |
附录 | 第51-52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2-5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| 第53页 |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由于篇幅所限,此处不能完全刊载论文全部内容,如需完整论文内容,请点击下面链接去下载全篇论文的完整文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