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目录 | |
中文摘要 | 第11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17页 |
1.1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3页 |
1.1.1 选题目的 | 第13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13页 |
1.2 研究现状与背景 | 第13-15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4 研究架构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宋代印本书发展的历史文化渊源 | 第17-24页 |
2.1 宋代重文抑武的历史背景 | 第17-18页 |
2.1.1 宋代的社会发展 | 第17页 |
2.1.2 宋代的政治发展 | 第17页 |
2.1.3 宋代的经济发展 | 第17-18页 |
2.1.4 宋代的文化发展 | 第18页 |
2.2 印刷工艺的高度发展 | 第18-20页 |
2.2.1 雕版印刷工艺 | 第18-20页 |
2.2.2 活字印刷术 | 第20页 |
2.3 宋代官刻、私刻、坊刻的发展 | 第20-24页 |
2.3.1 官方刻书 | 第20页 |
2.3.2 私家刻书 | 第20-21页 |
2.3.3 坊肆刻书 | 第21-24页 |
第三章 不同装订形式下宋代印本书版式设计的呈现 | 第24-29页 |
3.1 书籍形态的演变 | 第24-26页 |
3.2 两种主要装订形式 | 第26-29页 |
3.2.1 蝴蝶装 | 第27-28页 |
3.2.2 包背装 | 第28-29页 |
第四章 宋代印本书的版式设计 | 第29-42页 |
4.1 宋代印本书版式的基本形式 | 第29-32页 |
4.2 宋代印本书版式的构成元素 | 第32-42页 |
4.2.1 版框 | 第32页 |
4.2.2 鱼尾 | 第32-33页 |
4.2.3 版面的眼、耳、口、鼻 | 第33-35页 |
4.2.4 牌记 | 第35-37页 |
4.2.5 墨盖子 | 第37-38页 |
4.2.6 目录 | 第38-42页 |
第五章 宋代印本书版式现代书籍版式构成元素比较 | 第42-50页 |
5.1 现代书籍的版心与宋代印本书的版框 | 第42-43页 |
5.2 页眉、页脚与宋代印本书版式构成元素中的版口 | 第43页 |
5.3 注释与宋代印本书版式构成元素中的墨盖子 | 第43-44页 |
5.4 宋代印本书版式构成元素中的书耳在现代书籍版式中如何呈现 | 第44-45页 |
5.5 版权页与宋代印本书中的牌记 | 第45-48页 |
5.6 现代书籍目录的简化 | 第48-50页 |
第六章 宋代印本书版式设计思想与视觉呈现 | 第50-63页 |
6.1 文字竖排行格的气韵 | 第50-57页 |
6.1.1 竖排编文的形成来源 | 第50-51页 |
6.1.2 竖排行格点、线、面的视觉层次 | 第51-53页 |
6.1.3 与网格设计的比较 | 第53-54页 |
6.1.4 竖排行文间体现的设计思想 | 第54-57页 |
6.2 版面留白的虚实有无 | 第57-63页 |
6.2.1 由版框而生成的留白 | 第57-59页 |
6.2.2 留白与阅读体验 | 第59-61页 |
6.2.3 由版面留白的形式美感品味其设计思想 | 第61-63页 |
结语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7-68页 |
致谢 | 第68-69页 |
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| 第69-71页 |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由于篇幅所限,此处不能完全刊载论文全部内容,如需完整论文内容,请点击下面链接去下载全篇论文的完整文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