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目录 | |
摘要 | 第1-6 页 |
Abstract | 第6-10 页 |
插图索引 | 第10-13 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19 页 |
· 课题来源 | 第13-14 页 |
· 研究意义 | 第14 页 |
· 文献综述 | 第14-16 页 |
·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| 第16-18 页 |
· 论文框架 | 第18-19 页 |
第2章 两宋时期界画发展概况 | 第19-37 页 |
· 界画基本概念及其工具 | 第19-20 页 |
· 界画名称的演变历程 | 第20-21 页 |
· 界画发展历史脉络 | 第21-33 页 |
· 起源时期 | 第21-23 页 |
· 隋唐五代 | 第23-25 页 |
· 北宋时期 | 第25-26 页 |
· 南宋时期 | 第26-28 页 |
· 元代 | 第28-30 页 |
· 明清时期 | 第30-33 页 |
· 界画与两宋时期建筑用图 | 第33-35 页 |
· 本章小结 | 第35-37 页 |
第3章 图像之中的建筑文化与礼制文化 | 第37-77 页 |
· 屋顶形式与礼制等级 | 第38-54 页 |
· 殿堂 | 第38-47 页 |
· 厅堂 | 第47-49 页 |
· 楼阁 | 第49-53 页 |
· 门屋 | 第53-54 页 |
· 建筑类型和礼制等级 | 第54-72 页 |
· 城门 | 第55-61 页 |
· 亭 | 第61-63 页 |
· 台 | 第63-65 页 |
· 水榭和水磨坊 | 第65-68 页 |
· 桥梁 | 第68-72 页 |
· 建筑构件与礼制等级 | 第72-74 页 |
· 建筑装饰与礼制等级 | 第74-77 页 |
第4章 两宋界画与士文化 | 第77-85 页 |
· 诗意栖居 | 第77-79 页 |
· 隐逸归农 | 第79-80 页 |
· 经世济民 | 第80-82 页 |
· 礼教兴扬 | 第82-84 页 |
· 匹夫有责 | 第84-85 页 |
第5章 两宋界画与市民文化以及宗教文化 | 第85-92 页 |
· 市民文化 | 第85-87 页 |
· 道释并举 | 第87-91 页 |
· 佛塔耸立 | 第87-89 页 |
· 禅宗东传 | 第89-91 页 |
· 本章小结 | 第91-92 页 |
结论 | 第92-95 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5-98 页 |
致谢 | 第98-99 页 |
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99-100 页 |
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 | 第100-101 页 |
附录C 本文所选用的两宋时期界画图目 | 第101-125 页 |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由于篇幅所限,此处不能完全刊载论文全部内容,如需完整论文内容,请点击下面链接去下载全篇论文的完整文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