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目录 | |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1页 |
绪论 | 第11-23页 |
一、研究缘起 | 第11-13页 |
二、叶氏家族的文体分布 | 第13-17页 |
三、文体视野与家族视野研究的双重意义 | 第17-21页 |
附叶氏家族简表 | 第21-23页 |
第一章 美意娴情——叶氏家族的燕居生活与诗文游艺 | 第23-50页 |
第一节 叶氏家族的燕居境况 | 第24-33页 |
一、清寂的居所 | 第24-27页 |
二、典藏与悦读 | 第27-29页 |
三、游赏 | 第29-33页 |
第二节 叶氏三兄弟的山水赋作 | 第33-41页 |
一、写作的缘起 | 第33-35页 |
二、赋体的选择 | 第35-38页 |
三、仙山生活与游仙之志 | 第38-41页 |
第三节 叶氏女子的闺阁教育与文学创作——以艳体连珠为中心 | 第41-50页 |
一、以诗文为主的闺训 | 第41-43页 |
二、女性美的妙赏 | 第43-45页 |
三、叶氏女性的文学创作特色 | 第45-46页 |
四、艳体连珠 | 第46-50页 |
第二章 执着的选择——叶氏家族的生计与谋身及文学抚慰 | 第50-82页 |
第一节 伤哉贫也 | 第51-60页 |
一、叶绍袁幼年失怙 | 第51-52页 |
二、久困场屋 | 第52-55页 |
三、嫁女之耗费 | 第55-57页 |
四、药铺与当铺 | 第57-58页 |
五、往生之资 | 第58-60页 |
第二节 叶氏家族的贫病诗 | 第60-66页 |
一、贫病诗溯源 | 第60-62页 |
二、韵语自遣 | 第62-63页 |
三、秋悲主题 | 第63-64页 |
四、同题共作 | 第64-66页 |
第三节 叶氏家族的治生与谋道 | 第66-77页 |
一、清不可兼浊 | 第66-69页 |
二、诗能穷人 | 第69-71页 |
三、尚友古人 | 第71-74页 |
四、传世之愿 | 第74-77页 |
第四节 《一松主人传》 | 第77-82页 |
第三章 想象与叙述——叶氏家族的病亡及相关悼念 | 第82-113页 |
第一节 叶氏家族的病亡 | 第83-90页 |
一、家族病史 | 第83-86页 |
二、摧龙之痛 | 第86-87页 |
三、陨珠之悲 | 第87-90页 |
第二节 叶绍袁的\”先配事略\” | 第90-96页 |
一、二美兼具 | 第91-93页 |
二、桓少君之典 | 第93-95页 |
三、\”吾岂无情\” | 第95-96页 |
第三节 闺媛视域——关于叶氏双姝的悼念集《彤敛续些》 | 第96-103页 |
一、《彤奁续些》的编撰 | 第96-98页 |
二、\”卿本谪仙人\”——吴山对叶小鸾游仙的想象 | 第98-101页 |
三、\”当年若见黄皆令\”——黄媛介对叶纨纨愁情的另解 | 第101-103页 |
附录:有关叶小鸾两则 | 第103-107页 |
一、洛神与叶小鸾 | 第103-106页 |
二、尤侗《钧天乐》与叶小鸾 | 第106-107页 |
第四节 家族悲悼——叶氏成员对叶世偁、叶世傛的悼作 | 第107-113页 |
一、才美标格 | 第108-109页 |
二、悲伤其志 | 第109-111页 |
三、天意高难问 | 第111-113页 |
第四章 祈泽非虚——叶氏家族的虔信与执念 | 第113-142页 |
第一节 叶氏家族的梦 | 第114-122页 |
一、以先知身份出现的梦 | 第114-117页 |
二、梦为叶氏家族沟通阴阳二界的桥梁 | 第117-119页 |
三、梦中的酬歌互答与吟诗 | 第119-120页 |
四、叶氏家族的浮生若梦之感 | 第120-122页 |
第二节 叶氏成员的临终创作与感悟 | 第122-127页 |
一、叶氏成员临终的诀别之作 | 第122-124页 |
二、叶氏对斩情丝、赴慈航的思考 | 第124-127页 |
第三节 《西方庵碑记》 | 第127-132页 |
一、叶氏与分湖祠寺的关系 | 第127-129页 |
二、《西方庵碑记》的内容及其\”博奥古赡\”的风格 | 第129-131页 |
三、文书之功用 | 第131-132页 |
第四节 笔记体小说《窃闻》、《续窃闻》与《琼花镜》 | 第132-142页 |
一、叶氏家族的数次扶乩及招魂 | 第133-136页 |
二、叶氏对扶乩、招魂的态度 | 第136-138页 |
三、三书的文学特质 | 第138-142页 |
第五章 书写丹心——叶氏家族的山中岁月与史学论述 | 第142-176页 |
第一节 叶氏家族的山中岁月 | 第143-152页 |
一、穷途嘉遇 | 第143-147页 |
二、引领美人遥一方 | 第147-150页 |
三、心念荷戈 | 第150-152页 |
第二节 存史述怀——论《湖隐外史》 | 第152-158页 |
一、内容广博、笔触清丽 | 第153-154页 |
二、存地方之史实 | 第154-156页 |
三、述内心之幽怀 | 第156-157页 |
四、《湖隐外史》的白璧细瑕 | 第157-158页 |
第三节 叶绍袁史料著作的书写特色 | 第158-166页 |
一、明末的遗民语境 | 第159-160页 |
二、供后人猜想的留白 | 第160-162页 |
三、内容采录上的尚奇 | 第162-164页 |
四、对女史及其才艺的珍重 | 第164-166页 |
第四节 《启祯纪闻录》辨析 | 第166-176页 |
一、《痛史》本《启祯纪闻录》概况 | 第167-168页 |
二、《启祯纪闻录》本名《埜语秘汇》 | 第168-169页 |
三、《启祯纪闻录》的真实作者 | 第169-172页 |
四、《启祯纪闻录》缘何托名叶绍袁 | 第172-1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76-182页 |
后记 | 第182-184页 |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由于篇幅所限,此处不能完全刊载论文全部内容,如需完整论文内容,请点击下面链接去下载全篇论文的完整文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