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目录 | |
中文摘要 | 第11-13页 |
Abstract | 第13-16页 |
1 引言 | 第16-20页 |
1.1 选题意义 | 第16页 |
1.1.1 理论意义 | 第16页 |
1.1.2 现实意义 | 第16页 |
1.2 文献研究综述 | 第16-18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2.2 台湾地区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1.2.3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8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1.3.1 健康权的基本理论 | 第18页 |
1.3.2 健康权的法律价值 | 第18页 |
1.3.3 健康权的权利体系 | 第18-19页 |
1.3.4 健康权的法律保障 | 第19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1.4.1 法解释学方法 | 第19页 |
1.4.2 比较分析方法 | 第19页 |
1.4.3 案例分析法 | 第19-20页 |
2 健康权本体论 | 第20-39页 |
2.1 健康概念 | 第21-27页 |
2.1.1 五种医学范式 | 第21-23页 |
2.1.2 三种健康概念 | 第23-24页 |
2.1.3 健康概念评析 | 第24-27页 |
2.2 健康权的内涵 | 第27-32页 |
2.2.1 健康权的权利要素 | 第27-30页 |
2.2.2 健康权的权利定位 | 第30-32页 |
2.3 健康权的基本属性 | 第32-39页 |
2.3.1 健康权的普适性 | 第32-33页 |
2.3.2 健康权的固有性 | 第33-34页 |
2.3.3 健康权的主客一体性 | 第34-35页 |
2.3.4 健康权的相对变动性 | 第35-37页 |
2.3.5 伦理与法律的趋同性 | 第37-39页 |
3 健康权源流论 | 第39-60页 |
3.1 健康权的法理渊源 | 第39-44页 |
3.1.1 健康权的形成和发展 | 第39-40页 |
3.1.2 健康权的国际法渊源 | 第40-42页 |
3.1.3 健康权的国内法渊源 | 第42-44页 |
3.2 健康权的思想渊源 | 第44-52页 |
3.2.1 政府义务与个人自由 | 第44-45页 |
3.2.2 自由与平等 | 第45-48页 |
3.2.3 健康权理论评析 | 第48-52页 |
3.3 健康权的社会渊源 | 第52-60页 |
3.3.1 社会变革对健康的影响 | 第53-55页 |
3.3.2 经济发展对健康的影响 | 第55-58页 |
3.3.3 人口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| 第58-60页 |
4 健康权价值论 | 第60-75页 |
4.1 健康权的公平价值 | 第60-63页 |
4.1.1 公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| 第60-61页 |
4.1.2 健康公平面临严峻挑战 | 第61页 |
4.1.3 健康公平的内涵 | 第61-62页 |
4.1.4 健康公平的类型 | 第62-63页 |
4.2 健康权的安全价值 | 第63-66页 |
4.2.1 避免精神伤害 | 第64页 |
4.2.2 避免经济伤害 | 第64-65页 |
4.2.3 避免技术伤害 | 第65-66页 |
4.3 健康权的秩序价值 | 第66-68页 |
4.3.1 健康秩序的应然状态 | 第66-67页 |
4.3.2 健康秩序的实然状态 | 第67-68页 |
4.4 健康权的效益价值 | 第68-70页 |
4.4.1 健康效益的最优取向 | 第68-69页 |
4.4.2 健康效益的现实差异 | 第69-70页 |
4.5 健康权的立法原则 | 第70-75页 |
4.5.1 生命至上原则 | 第70-71页 |
4.5.2 社会公益原则 | 第71-72页 |
4.5.3 预防为主原则 | 第72-73页 |
4.5.4 协调发展原则 | 第73-74页 |
4.5.5 社会参与原则 | 第74-75页 |
5 健康权体系论 | 第75-104页 |
5.1 个人健康权 | 第75-85页 |
5.1.1 医疗救治权 | 第76-81页 |
5.1.2 医疗保障权 | 第81-84页 |
5.1.3 医疗救济权 | 第84-85页 |
5.2 公共健康权 | 第85-96页 |
5.2.1 食品安全权 | 第86-88页 |
5.2.2 免受疫病侵害权 | 第88-91页 |
5.2.3 职业健康保护权 | 第91-93页 |
5.2.4 环境健康权 | 第93-95页 |
5.2.5 心理健康权 | 第95-96页 |
5.3 我国健康权实现程度评价 | 第96-104页 |
5.3.1 健康服务可提供性评价 | 第96-98页 |
5.3.2 健康服务可及性评价 | 第98-99页 |
5.3.3 健康服务质量评价 | 第99-101页 |
5.3.4 健康服务公平性评价 | 第101-104页 |
6 健康权实现论 | 第104-126页 |
6.1 健康权入宪 | 第104-108页 |
6.1.1 健康权入宪意义 | 第104-105页 |
6.1.2 我国健康权宪法保护现状 | 第105-106页 |
6.1.3 健康权入宪建议 | 第106-108页 |
6.2 制定卫生基本法 | 第108-110页 |
6.2.1 制定卫生基本法的必要性 | 第108页 |
6.2.2 制定卫生基本法的可行性 | 第108-109页 |
6.2.3 卫生基本法立法建议 | 第109-110页 |
6.3 完善卫生行政法体系 | 第110-115页 |
6.3.1 卫生行政立法历程回顾 | 第110-112页 |
6.3.2 我国卫生行政法体系现状评析 | 第112-114页 |
6.3.3 完善我国卫生行政法立法建议 | 第114-115页 |
6.4 完善健康权民法保护 | 第115-120页 |
6.4.1 健康权民法保护现状 | 第115-117页 |
6.4.2 健康权民事诉讼种类 | 第117-119页 |
6.4.3 完善健康权民法保护立法建议 | 第119-120页 |
6.5 强化健康权刑法保护 | 第120-126页 |
6.5.1 健康权刑法保护现状 | 第121-122页 |
6.5.2 健康权刑事诉讼案件种类 | 第122页 |
6.5.3 完善健康权刑法保护立法建议 | 第122-126页 |
结语 | 第126-12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7-131页 |
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| 第131-132页 |
后记 | 第132页 |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由于篇幅所限,此处不能完全刊载论文全部内容,如需完整论文内容,请点击下面链接去下载全篇论文的完整文档!